国学大师栏目视频美女
  1. 文化
  2. 正文

“中”过状元当过宰相,贬过苏轼也救过苏轼,他才是大宋最牛公务员

有人说他是“古今最完美的圣人”,有人说他是“天下第一小人”,生前位极人臣,死后骂名滚滚。
他是王安石
他官至宰相,却只有一个妻子,拒绝美女的诱惑,他不爱洗澡,不修边幅,却拒绝下属送的礼物,脸上比谁都脏,心里比谁都敞亮。
他曾救过苏轼的命,他也是王安石。
王安石最重要的经历,当属王安石变法。
“天变不足畏,祖宗不足法,人言不足恤”,顶着滔天的反对声,王安石坚持向前,仿佛,他是一个没有生命的变法机器,事实上,王安石的有趣,超乎你的想象。
不信,你来看
高中状元,却被“刷”下来,那都不是事儿
王安石,是江西抚州人,看过的书,过目不忘,妥妥的少年天才。
庆历二年(1042),科举考试结束了,考官把名次排出来:第一名:王安石第二名:王珪第三名:韩绛第四名:杨寘【zhì】
只等皇帝看过,没问题,就对外发布。杨寘等不及了,找到哥哥杨察:哥,宰相不是你岳父吗?帮我打听下我考第几了。
杨察回来悄咪咪告诉杨寘:你是第四名。杨寘正跟一帮朋友喝酒。
一听第四名,拍案而起:不知那个卫子夺吾状元矣!卫子,是驴的别称。
不知是哪个驴夺走了我的状元。
杨寘实力强劲,此前,已经连中两元,如若夺得状元,连中三元,定是一段佳话。
当主考官把卷子送到仁宗面前,第一名,是王安石。他的文章里,有一句“孺子其朋”,出自《尚书》,是周公辅佐年幼的侄子周成王时说的,有一种教训之意。
仁宗撇嘴,不喜欢,说:这句话不好,怎么能当状元呢?
往下看,王珪也不合适,韩绛也不行,仁宗看到杨寘的文章,很高兴,当即拍板:这个好,就他了。于是,王安石成了第四,杨寘成了第一。
如果我是王安石,从状元变成第四,不说破口大骂,肯定跟朋友到处显摆:哥们儿我,曾考上状元,排在杨寘前面,都低调啊!
王安石一生都没有对别人说起过考中状元的事,更谈何怨恨和显摆。
不因高位而得意,不因低位而失意,这样的人,令人佩服。
拒绝美女的诱惑,忠于妻子
宋代,官员三妻四妾太常见,可王安石是个另类。
王安石任知制诰,身居高位。有一天,王安石正忙着,一个陌生的女子伺候在一旁。
王安石一惊:你谁呀。
女子说:夫人派我来侍奉您?
诗词君第一感觉是:夫人难道在考验王安石。
还真不是,古时,士大夫纳妾很正常,晏殊家里,有一个女子歌舞团。
王安石就问:你是谁家的。
女子有些伤感:我丈夫是军中的将军,督运粮草时,船翻了,折扣了许多财物,家里东西都变卖了,也没还清,于是,把我也卖了换钱抵债。
真是个悲伤的故事,王安石也很感伤:
夫人花了多少钱买你?女子说:九十万。
王安石让人把女子的丈夫叫来。
批评了一番:再困难也不能把妻子卖了呀。让夫妻二人和好如初。并大方的说:九十万我不要了。还倒给了他们不少钱。
王安石对女色没有兴趣,与妻子吴夫人感情非常之好,终其一生,也只有吴夫人一个妻子。
个人形象一塌糊涂,被人当作糟老头
王安石不修边幅,不爱洗澡,汇报工作的时候,皇帝也有点嫌弃他。一点也不像个体面的读书人。
苏轼的父亲苏洵有一篇《辨奸论》,写道:衣臣虏之衣,食犬彘之食,囚首丧面,而谈诗书,此岂其情也哉?
穿得像奴仆,吃得像猪狗,头发蓬乱得像囚犯,满脸污垢脏似居丧。
据说,就是吐槽王安石的。
1063年,王安石的母亲去世了。古时,双亲去世,儿子要回乡丁忧,就是放下官职,放下工作,守丧三年。
王安石是个大孝子,一直睡在母亲灵堂,地上只铺点麦草,身旁摆着几本书,就着烛火,王安石读书,三年如一日,变得又瘦又黑,个人形象一塌糊涂。
有一天,一个朋友派人送来一封信。
王安石坐在地上
送信的人见他,以为他是老仆人,把信递过去,说:请把信呈给王学士。
王安石接过信就开始拆封,送信人急了:
大胆仆役,这信是你能看的吗?旁边的人赶紧提醒他:他就是王学士。送信人惊出一身冷汗,连忙道歉。一边走一边嘀咕:好个王舍人,好个王舍人。
不修边幅,一生不羁,当属王安石。
拗相公,连包拯的面子也不给。
王安石有一个外号,叫“拗相公”,认准的事情,九头牛也拉不回来。
嘉祐年间,王安石曾在京城纠察刑狱。当时,有这样一个案子。
一个少年得了个斗鹌鹑。是的,古时不仅有斗鸡,还有斗鹌鹑。
少年的一个同伴也喜欢这个鹌鹑,就求少年让给自己,少年不肯。同伴仗着两人关系好,把鹌鹑拿走了,少年生气了,就来追他,把同伴杀死了。开封府判少年死罪。
王安石驳回了,说:依照法律,公然拿走、偷偷拿走都是偷盗。
追上去杀了他,那是捕捉盗贼,贼死了也没话说。
开封府官员不服,要论王安石的罪,朝廷下令,不追究了。
王安石却拒不认错,也不谢恩。
御史台弹劾他,王安石也无所谓。
“拗相公”王安石,连包拯的面子也不给。一天,包拯请司马光和王安石一同赴宴。同处一席,司马光和王安石都不喝酒。包拯举起杯来:你俩喝一杯呗,缓解下气氛。
司马光说:不喝不喝。
王安石说:不喝不喝。包拯也是个爆脾气,直接摔了杯子。
司马光一看,还是要给主人点面子,勉强喝了两口。
再看王安石,一动不动,就是不喝。
执著的人,内心有一股坚定的力量。
堂堂宰相,吃别人剩的饼边
王安石在北宋朝,官职最高时,做到参知政事,就是副宰相,王安石不差钱,却过得异常俭朴。
有一天,儿媳家的一个亲戚萧公子来做客。王安石留萧公子吃饭。
萧公子很高兴,准备见识一下宰相家的饭食。到了饭点,满怀期待的萧公子等着上菜,准备大快朵颐。
菜上齐了,萧公子惊呆了。
两枚胡饼、四块猪肉、几盘青菜、米饭。
萧公子心里直叫苦:就这,就这,宰相就吃这。萧公子也是见过世面的人。
在家也不至于吃成这样。
转眼一看,王安石在一旁吃得欢实,萧公子不好太失礼,无奈拿起饼,勉强把中间的吃了,剩饼的边放回到桌上。王安石见状,伸手把吃剩的饼边拿来吃了。
丝毫不在意。萧公子非常惭愧,赶紧跑了。
王安石有哮喘病,吃的药里,有一味紫团山人参,很难得到。恰好此时,薛师政从河东回来。
得了一些,就送给王安石数两。
王安石坚决不收。别人劝他:你的病,非要用这个药。治病要紧,你还是收了吧。
王安石很淡定:
以前没用这个药,也活到现在了,没事。
装一阵子,可能是做秀,但一辈子清廉自持,就是正人君子。
王安石变法,虽千万人,吾往矣。
不爱名,不爱利,不喜欢美女,王安石到底看重什么呢?
1067年1月25日,宋神宗即位,距离赵匡胤在陈桥驿兵变建立北宋,已经过去了100多年。
整个北宋,一片繁荣,国泰民安,城市发达,国家沉浸在盛世之中,可有识之士,却窥见其中的危机。
王安石也看到了,他想改变,机会来了。
1068年,宋神宗召见王安石,志在改变北宋潜在的危机。王安石随后奉上——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》。
洋洋洒洒近两千字,直指要害。国家承平百年,三分人事,七分天助。
啥意思?咱们大宋朝享了一百年太平。
都是碰运气罢了。危机,危机,不可忘。
宋神宗读了热血沸腾,君臣两手交握。
咱们一起改变,让国家真正富强起来。
王安石变法开始了。
很多人反对,司马光、欧阳修、苏轼、太后、太皇太后,有同事朋友,有师长,有上级,王安石千夫所指,却一无反顾。“拗相公”的名头,不是白来的。
王安石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。
青苗法、均税法、免役法、农田水利法、将兵法、保马法……从经济到军事,面面俱到。王安石雄心满满,期待着国家的富强。
几乎所有的改革,都不顺利。
王安石变法也是如此。步子迈得太大,变法负面影响多,反对势力太强。
一如史上诸多改革,王安石变法也失败了。
变法虽然短暂,成效却显著,国库充盈了,军队战斗力提高了,跟西夏、辽国开战,也开始打胜仗了。
王安石救苏轼:度尽劫波兄弟在
王安石变法,昔日的师长、好友、同事,多站在了对立面。苏轼也不支持王安石变法。
当举朝上下都在轰轰烈烈的变法中时,苏轼自请外任,离开是非之地。
但君子之交,不因立场而改变。
1079年,苏轼遭逢“乌台诗案”,被关在牢中,生命危在旦夕。此时,王安石早已退居金陵,他上书宋神宗,为苏轼求情:
“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?”王安石的上书来得正是时候,苏轼被贬到黄州,总算保住了一条命。
四年后,皇帝调他到汝州。苏轼路过金陵,与王安石见了一面。王安石骑着一头毛驴,俨然一个山野村夫的模样。苏轼依然恭恭敬敬施礼:一身布衣,拜见大丞相,真是失礼。
王安石毫不在意:礼法难道是为我们而设的吗?
没有了政见的不同,两人谈诗论文。
不亦乐乎
王安石喜欢苏轼,对他说:要不,你就在南京盖个房子住下吧,咱俩做个邻居。
谁能想到,他们是多年前的政敌呢?君子之交,只论情意,不论立场。
1086年5月,王安石在金陵去世。41年后,1127年,北方的金国南下攻宋,制造了“靖康之难”,北宋在耻辱中灭亡。
南宋高宗赵构骂王安石:是王安石导致了北宋的灭亡。朱熹说他:群奸嗣虐,流毒四海,
梁启超生于清末,亲眼看着国家一步步走向没落,他敬重王安石,说:夏商周以来,最伟大完美的人,就是王安石。
外国人也看到了王安石,苏联的缔造者列宁说: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。
王安石如果地下有知,听到诋毁,或者赞誉,也许如落榜状元时一样云淡风清,无所谓,我已做了自己愿意做的事,人生无悔。
面对富贵、美女、钱财、利益,王安石一概不在意。
黄庭坚说:(王安石)真视富贵如浮云,不溺于财利酒色,一世之伟人也。
他最热情的时候,是向宋神宗呈上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》,信心满满开始变法的时候,其他的都是浮云。
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,在盛世中看到危机,致力于解决危机,他的智慧与果敢,令人敬佩。
虽千万人,吾往矣!致敬所有一往无前的理想主义者。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