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大师栏目视频美女
  1. 文化
  2. 正文

李贺:如果人生实苦,不如放过自己。

泱泱大唐三百年,数不尽诗词与歌赋。
岁月不居,道不尽人间沧桑;时节如流,说不完悲欢离合。
李白醉笑: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。杜甫轻吟: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
唐人之诗,一贯浪漫写实,大开大合之间自有一番气魄,自成一派风格。
01.宗室王孙
他是中唐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,与李白、李商隐称为“唐代三李”
他被后人称为“鬼才”,创作的诗文为“鬼仙之辞”
文学史上常流传“太白仙才,长吉鬼才”之说。
敌兵滚滚,大军压境时,他写下:黑云压城城欲摧,甲光向日金鳞开。
听到绝妙的箜篌声时,他吟道:吴质不眠倚桂树,露脚斜飞湿寒兔。
行于秋夜的田野时,他发出:石脉水流泉滴沙,鬼灯如漆点松花。
他还留下了许多绝妙的诗句,有“天若有情天亦老”,还有“雄鸡一唱天下白

李贺,今河南宜阳县人。他自幼体型细瘦,通眉长爪,形销骨立,长相特别,人称“鬼像”

他的父亲担心他活不成,便给他取名李贺,字长吉,希望他能够长命百岁,吉祥如意。
李贺本为唐宗室郑王李亮(唐高祖李渊的叔叔)的后裔,他对自己有李唐宗室高贵血统非常自豪,他经常提起:“唐诸王孙李长吉”“宗孙不调为谁怜”“为渴皇孙请曹植”
但实际上李贺家道中落,彼时非常穷困潦倒。
虽然家境不好,颜值不怎么样,但是李家非常重视家风的传承。
他小小年纪便才华出众,堪称神童,自小一身傲气,人称“鬼才”
02.声名鹊起
公元804年春,东都洛阳,花开满城。
但对于云韶府中管理宫廷音乐的乐工来说,相比于花开,他们更在意谱新曲,作新歌,供奉皇宫里的贵人。
一时之间,昌谷李府门外围满了慕名求诗的乐工。
有心栽花花不开,无心插柳柳成荫。
李贺的诗歌经过乐工的传唱竟风靡一时,李贺因此名声大噪。
可这并不是李贺想要的,身为皇族后裔,却不料家道衰微,流落于昌谷,现如今藩镇割据,大唐的疆土已经变成了任人分割的菜园子。
当时惨淡的政治局面,令李贺这个一心拥护李唐王朝的忠实粉丝痛心不已。
渐渐他爱上了兵书,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改变大唐的颓废。

公元807年,京都长安。
颇负盛名的大作家韩愈,倡导古文运动,受到了当朝宰相的赏识,风头正胜。
木秀于林风必摧之。
韩愈受人诋毁,他怕留在长安会招来祸患,便主动请缨前往东都洛阳任国子监博士。
在洛阳的李贺听闻消息,甚是振奋,希望可以得到韩愈指点一番,那必将受益无穷。
于是李贺白日骑驴觅句,暮则探囊整理,焚膏继晷,十分刻苦,为面见韩愈作了一番准备。
再说韩愈自从担任国子监博士后,韩家门庭若市,前来求学者络绎不绝。
爱才惜才的韩愈对此也是来者不拒,有求必应。
投卷求学者虽多,但都是千篇一律,陈词滥调,毫无新意。韩愈对此不禁失望,激情也慢慢退却了。
直到一日,下人呈上了一篇新诗卷。
《雁门太守行》
黑云压城城欲摧,甲光向日金鳞开。
角声满天秋色里,塞上燕脂凝夜紫。
半卷红旗临易水,霜重鼓寒声不起。
报君黄金台上意,提携玉龙为君死。

一诗念罢,韩愈立即让下人请李贺进门。
韩愈夸赞李贺,此诗可谓百年难遇,诗中用词机巧,设色浓妙,意趣瑰诡,才力绝人。
韩愈当时在文坛的地位非常高,为唐宋八大家之首,李贺能得韩愈如此夸赞,实属不易。
在韩愈的举荐之下,李贺也渐渐融入了以韩愈为中心的文人群体,使得初到洛阳的他名声大震。
03.仕途失意
就在此时,李贺想借此机会参加科举一展才华时,命运和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。
他的父亲,李晋肃病逝了,李贺只得回家守丧。
当时,服丧务必以三年全期为限,所以直到元和五年(810年)韩愈才给李贺写信劝他考取进士。
公元809年,李贺“丁忧”期满,他再次来到东都洛阳,为了自己的仕途重新拼搏,结交人脉。
韩愈听闻李贺又回东都,便和皇甫湜一同看望李贺。
李贺遂作诗一首:
《高轩过》
华裾织翠青如葱,金环压辔摇玲珑。
马蹄隐耳声隆隆,入门下马气如虹。
云是东京才子,文章巨公。
二十八宿罗心胸,九精照耀贯当中。
殿前作赋声摩空,笔补造化天无功。
庞眉书客感秋蓬,谁知死草生华风。
我今垂翅附冥鸿,他日不羞蛇作龙。

韩愈和皇甫湜听后大赞,两人建议李贺继续参加科举,这和李贺的计划不谋而合。
《李贺诗人像》袁武 作。
公元810年秋,21岁的李贺参加河南府试,作《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》。
不出所料,获得乡试第一名,年底计划前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。
此时的李贺并不知道,一场针对他的阴谋正向他席卷而来。
从洛阳来长安的考生,统一被安排在河南府设在长安的驿站。
此时一则揭发李贺不避父亲名讳,入试进士,是为不孝的帖子四处流传。
李贺父名“晋”与“进”同音。
世俗的偏见是可怕的,李贺气愤难当却又无计可施。
他最终还是没有顶住舆论的压力,放弃了科举考试的机会。
他也是幸运的,因为他是王室皇孙,官位上可以享受世袭,再加上韩愈的推荐,公元811年,李贺来到长安,任太常寺奉礼郎。
在这个职位上,李贺整整干了三年,他空有一番抱负,却毫无用武之地,而且微薄的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开销。
李贺不愿如此平庸地活着,文不行那就从武,他确定去边塞从军。
04.弃文从武
公元813年,李贺以生病为由辞去了奉礼郎的职务,只身前往潞州投奔朋友潞州节度从事张彻。张彻热情地招待了李贺,并让他在军中担任文职。
当时北地藩镇割据,各地节度使自以为是,妄自尊大。朝廷对藩镇的态度也是忽冷忽热摇摆不定。时任昭义军将领郗士美也是心有图谋而无所作为。
公元814年春,两处藩镇人马想要夺取潞州地盘的辎重和粮草。
李贺随张彻开赴前线,当昭义军两日急行到达之后,发现敌军并无南下迹象,郗士美便下令进城休息。
李贺觉得此举不妥,应该向北进军,和张彻研究了一番作战计划。张彻随即上报郗士美,郗士美大呼妙计,此战昭义军全歼敌众。
但是,受到打击的敌众汇集了周边几十万人马打击昭义军的两万人马。
附近的藩镇也被昭义军的大胜深深震撼,他们纷纷封锁边境,并经常上书朝廷弹劾昭义军。
李贺对此异常气愤,他恨各藩镇兵将拥兵自重,垂涎大唐,他怨朝廷为何不能狠下决心,铲除藩镇。
《李贺画像》1986年 范曾 作。
公元815年,唐宪宗元和十年六月的一天。
大唐铁血宰相武元衡和主战派大臣裴度走在上朝的路上。突然,一群黑衣死士袭来,武元衡当场被杀,首级被取走。裴度跌入水中,侥幸逃过一劫。
消息传来,朝野震惊,唐宪宗龙颜大怒。
千里之外滁州昭义军大营内,一个身形枯槁,惨白似鬼的年轻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却两眼放光,透着一股狂热。
他知道机会来了
公元816年,元和十年正月。唐宪宗下令讨伐藩镇。
男儿何不带吴钩,收取关山五十州。
请君暂上凌烟阁,若个书生万户侯。
这便是李贺的志向,辅佐将帅,报效朝廷。
05.英年早逝
随着旷日持久的战事,李贺发现大唐的人心已经散了。再也不是皇帝登高一呼,将士们前仆后继的场面了。
如今的李唐已经不是当初的李唐了,李贺逐渐感到愤懑,总是昭义军在孤军奋战,那些节度使都暗怀鬼胎相互算计。
这人间怎么变成了地狱,到处都是恶鬼。
这段时间,李贺的诗歌创作突然改变了方向。神秘、凄清、空灵、虚幻,忧国情怀溢满笔尖。
这一仗毫无悬念,昭义军疲惫不堪,溃不成军,最终郗士美仅带几百残兵逃了回来。
半个月后,在朝中一片主和声中,郗士美无可奈何,只能告病。
张彻也整日里无事可做,回到长安家中。
李贺知道自己已经无缘为军队效力,便也踏上了归途。
《苦昼短》
飞光飞光,劝尔一杯酒。
吾不识青天高,黄地厚。
唯见月寒日暖,来煎人寿。
食熊则肥,食蛙则瘦。
神君何在,太一安有。
天东有若木,下置衔烛龙。
吾将斩龙足,嚼龙肉。
使之朝不得回,夜不得伏。
自然老者不死,少者不哭。
何为服黄金,吞白玉。
谁似任公子,云中骑碧驴。
刘彻茂陵多滞骨,嬴政梓棺费鲍鱼。

李贺渐渐无望,感到自己时日不多,在诗中经常出现鬼灯、秋坟、衰兰、腐草等。
奔波多年的李贺身体已经油尽灯枯,却依旧壮志难酬,大唐的江山始终是他的执念。
公元817年,李贺回到昌谷故居,整理所存诗作,不久病卒,英年早逝,享年27岁。
少年丧父,中年丧偶,晚年丧子乃人生三大悲事。
李贺少年时父亲就病逝了,独留母亲和他相依为命,所以他的性格极为敏感。
成年后本想为朝廷效力,但仕途上的失意和当时惨淡的政治局面更是给了他沉重的打击。
李贺的勤奋虽然没有换来“收取关山五十州”的现实理想,但给后人留下了雄奇、诡谲的诗篇,足以名垂诗史。
人生最难的修行是与自己和解。
他最终还是没有放过自己,在愤懑和忧郁中离世。
其实越长大就越发现,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。
世界很大,我们很小。我们总是渴望实现少年的抱负,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。
其实,活着便是活一种心态,如果人生实苦,不如放过自己。
猜你喜欢